鄧小平和中國高科技發(fā)展
二戰(zhàn)以后興起的新科技革命發(fā)展到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質的變化,高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全面突破,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出現了全新的政治經濟格局。鄧小平密切關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動向和趨勢,深刻認識到高科技對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軍事實力的巨大作用,提出“中國必須發(fā)展自己的高科技”“發(fā)展高科技,實現產業(yè)化”的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推動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科技事業(yè)和現代化建設的蓬勃發(fā)展。
“科學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個國家建設的后腿”
近代歷史上,作為一個曾經締造過輝煌古代文明的偉大國家,中國在西方此起彼伏的科技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大潮中,迅速陷入衰敗以致屈辱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后,如何盡快使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使我們的人民富裕起來,是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孜孜探索的首要問題。從近代世界和中國歷史的滄桑巨變中,鄧小平深刻認識到一個真理:沒有科技的極大進步,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鄧小平特別關心和支持我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建國之初,他提出:“要像投入基本建設一樣,重視科技投入!痹趽沃泄仓醒肟倳浧陂g,他積極參與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fā)展長期規(guī)劃即12年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的制定。在他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我國便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兩彈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
鄧小平特別重視科學技術在經濟發(fā)展和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1961年,他主持制定《國營企業(yè)工業(yè)條例(草案)》(即工業(yè)70條),把企業(yè)技術進步作為整頓企業(yè),改進和加強企業(y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拔母铩焙笃冢鞒秩嬲D工作,提出要整頓科技領域中的混亂局面。1975年7月14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他說:“科研要走到前面,不單是尖端武器、常規(guī)武器有科研問題,就是減輕戰(zhàn)士身上帶的東西的重量,同樣有科研問題。” 同年9月26日,他在聽取中國科學院工作匯報和討論《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時指出:“如果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個國家建設的后腿,F在科研隊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一些科研人員打派仗,不務正業(yè),少務正業(yè),搞科研的很少!薄翱萍既藛T是不是勞動者?科學技術叫生產力,科技人員就是勞動者!”
“文革”結束后,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新征途中,鄧小平高度重視科學技術,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他把發(fā)展和應用科學技術視為關系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建設的大事,主張科研要走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前面。先后領導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使我國科技事業(yè)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新階段。
1977年5月12日,鄧小平提出:“要著手搞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在他的提議下,同年底,全國科技規(guī)劃會議編制了《1978——1985年十年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草案)》,確定了八個影響全局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領域、重大新興技術領域和帶頭學科,并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通過,從而使我國從50年代開始的高技術研發(fā)得以延續(xù),為80年代我國高科技事業(yè)的全面復興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關心、支持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
鄧小平一直非常贊成和支持開展高能物理的研究。1975年3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遞交了《關于高能加速器預制研究和建造問題的報告》(753工程)。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個報告,并轉送周恩來批示。身患重病的周恩來在病床上審閱并批準了這個報告。
為了發(fā)展我國的高能物理,幾十年來我國科學家夢寐以求地希望能建造自己的一臺高能加速器,先后做過七八個方案,都因經費不落實而束之高閣。當時,很多人對中國搞高能物理研究感到不理解,認為中國經濟處于落后狀態(tài),沒有必要搞。后來,鄧小平在回答一位外賓的提問時作了這樣的解釋。1977年9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主任阿達姆斯時,他向鄧小平提問:你們目前經濟并不發(fā)達,為什么要開展高能物理研究,搞高能加速器? 這是很花錢的。鄧小平富有遠見地說:“建造加速器是很花錢的,又很費時間。但從長遠發(fā)展的利益著眼,既然要搞四個現代化,就得看高一點,看遠一點,不能只看到眼前!彼麖娬{不搞是不行的。
1975年剛剛起步的加速器工程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而未能付諸實施。粉碎“四人幫”后,經歷了6次下馬的中國高能加速器建設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1977 年10 月26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向國務院上報《關于加快建設高能物理實驗中心的請示報告》,提出建設高能加速器的兩步走方案: 第一步于1982 年建成30GeV 的慢脈沖質子環(huán)形加速器,第二步于1987 建成400GeV 的質子環(huán)形加速器。這一方案后來又加上第三步,即到20 世紀末,建成世界上第一流的高能加速器,出第一流的實驗和理論人才成果。這個第一步耗資3 億元、第二步耗資7 億元的方案命名為“八七工程”。
1977年11月4日,鄧小平同意國家科委、國家計委《關于加快建設高能物理試驗中心的請示報告》,并批送華國鋒、李先念、汪東興。這樣,就決策在北京昌平建造一臺400億電子伏質子加速器。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根據中美建交協(xié)議,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訪問。這次訪美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建立牢固的中美科技合作關系,訪問中,鄧小平和卡特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xié)定,同時還簽署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協(xié)議。這也是中美兩國間第一個學科領域的合作協(xié)議,它的簽訂為我國高能物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國在高能加速器的研究和建造過程中建立廣泛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當時全國上下正在貫徹執(zhí)行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有關部門壓縮基本建設規(guī)模,決定停建“八七工程”。中國高能加速器建設經歷20多年,幾次反復,此時又遇到了新的挫折。
面對這種情況,39位中國高能物理學家于1980年5月22日聯(lián)名上書中央領導人,懇求高能物理實驗中心工程不要下馬。對此,鄧小平批示:“此事影響太大,不宜下馬!钡茖W家和中央高層中仍有不同看法。鄧小平謹慎地聽取各種不同意見,1981年1月,他指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召集一個專家會進行論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同時廣泛征求國內外同行專家的意見。在綜合了各方面意見后,大體認為,應該保留剩余的預制研究經費進行規(guī)模較小的高能物理研究。
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非常熱心幫助中國發(fā)展高能物理事業(yè),在“八七工程”預制研究經費余額9000萬元的范圍內,他和中美高能物理聯(lián)合委員會的專家提出一個建造2×2億電子伏特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調整方案,這種正負電子對撞機規(guī)模雖不算大,技術要求卻與巨型高能加速器相仿,涵蓋的技術很全面,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建造這樣一臺電子對撞機是我國經濟條件所允許的。建成后不僅可以使我國的高能物理研究進入世界高能研究的前沿,而且還可以大大促進我國相關科學技術和工業(yè)水平的提高。
1981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李昌、副院長錢三強向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報告,請求批準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盡管當時仍有不同意見,但鄧小平果斷決策,同日作出批示:“這項工程已進行到這個程度,不宜中斷,他們所提方針,比較切實可行。我贊成加以批準,不再猶豫! 3天后,在會見李政道教授之前,鄧小平再次指示萬里、姚依林和中國科學院領導:“要堅持,下決心,不要再猶豫了!痹谡劦焦こ探涃M和進度時,鄧小平說:“按5年為期,經費要放寬一些,不要再猶豫不決了,這個益處是很大的!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與支持下,特別是鄧小平的親切關懷下,1983年4月,國務院批準了對撞機工程計劃任務書,同年12月中央決定將對撞機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鄧小平點將,成立以谷羽任組長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領導小組。整個決策過程不僅體現了鄧小平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家的民主作風,也體現了他對戰(zhàn)略問題的果斷決策,正是這一決策,結束了我國高能物理研究領域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正式破土動工。鄧小平親自來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參加奠基典禮。這天上午,鄧小平一下汽車就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模型,邊看邊聽取工程經理、高能所副所長謝家麟講解對撞機的性能和用途。謝家麟說,在工程的論證過程中,李政道教授付出了艱巨的勞動。鄧小平當即對陪同的李政道表示感謝。李政道激動地說:“應該謝謝鄧主任的關心和支持!比缓,鄧小平同大家一同來到對撞機工地奠基石旁,拿起鐵鍬,為奠基石培上了第一鍬土,并對周圍的人說:“我相信這件事不會錯!”從而揭開了我國第一個高能加速器建設的序幕。
鄧小平始終十分關心工程的進展情況。工程的每一期情況簡報他都仔細閱讀,并多次聽取了有關工程的匯報,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親自拍板,做出一系列十分重要而又具體的指示,確保了工程優(yōu)質、高效、順利進行。鄧小平的關懷與支持,極大地鼓舞了高能所和全國上百個單位的近萬名工程建設者,他們通力合作,艱苦奮戰(zhàn),終于在1988年10月16日首次實現了正負電子的對撞,提前建成了這一在世界上具有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工程。中國的高能加速器從無到有,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建造成功,這一建設速度在國際加速器建造史上也是罕見的。
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又一次來到高能物理研究所,祝賀這一重大成就。鄧小平聽取了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教授的匯報,參觀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親切接見了參加工程建設的代表,并即席發(fā)表了著名的“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講話。他說:“下一個世紀是高科技發(fā)展的世紀。……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將來也好,中國必須發(fā)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他還滿懷期望地對科學家們說:“現在世界的發(fā)展,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發(fā)展一日千里,中國不能安于落后,必須一開始就參與這個領域的發(fā)展。搞這個工程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其他一些重大項目,中國也不能不參與,盡管窮。因為你不參與,不加入發(fā)展的行列,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我們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這個工程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然,有李政道和其他國際朋友的幫助,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是這個工程不完全是照搬過來的,中間也還有我們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弊詈螅麑χ袊呖萍碱I域提出了殷切希望:“總之,不僅這個工程,還有其他高科技領域,都不要失掉時機,都要開始接觸,這個線不能斷了,要不然我們很難趕上世界的發(fā)展!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從項目決策到人事安排、對外合作、組織實施、工程管理等等都是在鄧小平直接關懷下進行的。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說:“沒有小平先生就不會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本┱撾娮訉ψ矙C成為中國擁有高科技的重要象征。它的建造成功是中國高能物理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親自決策啟動“863”計劃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尖端技術被廣泛應用,最新科技成果被迅速推廣,科技與經濟之間,乃至科技與整個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結合越來越密切,引起了國際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1983年美國率先推出戰(zhàn)略防御計劃,即“星球大戰(zhàn)計劃”。緊隨其后,法國及西歐的“尤里卡計劃”,前蘇聯(lián)、東歐的“科技進步綜合綱要”,日本的“振興科技政策大綱”等高科技發(fā)展計劃相繼出臺,引起人們對高新科學技術的進一步重視。鄧小平一直在密切觀察著世界科技領域的發(fā)展動向,思考著中國的對策。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鮮明地指出:“世界新技術革命蓬勃發(fā)展,經濟、科技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很不發(fā)達,經濟、科技等與發(fā)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這種國情下,面對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鄧小平高瞻遠矚,指出中國盡管比較落后,但“下個世紀是高科技發(fā)展的世紀!睆拈L遠的戰(zhàn)略出發(fā),必須積極發(fā)展高科技,為下個世紀中國的全面發(fā)展搶占戰(zhàn)略制高點,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他審時度勢,把握機遇,親自領導了高科技重大項目的制定與決策,“863”計劃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3月3日,一份“關于追蹤世界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呈送到中南海,這是一封致鄧小平、胡耀邦的信。信中建議是由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王大珩、核工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淦昌、航天部空間技術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嘉墀、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專職委員陳芳允等4位著名的老科學家提出的。他們針對世界高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和世界主要國家已制定了高科技發(fā)展計劃的緊迫現實,向中央提出了全面追蹤世界高科技的發(fā)展和制定中國發(fā)展高科技計劃的建議和設想。
兩天之后,即3月5日,鄧小平就在這個建議上作出批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請紫陽同志主持,找些專家和有關負責同志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策。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备鶕囆∑降囊庖,中央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專家對我國高技術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全面論證,制定高科技研究發(fā)展計劃。這個計劃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簡稱“863”計劃。
在研究論證高科技發(fā)展項目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高科技發(fā)展項目應以發(fā)展國民經濟為主,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應以增強軍事實力為主。為此,又報告中央。4月6日,鄧小平作出明確指示:“我贊成‘軍民結合,以民為主’的方針!
此后,國家科委成立“863”計劃編制小組,組織論證,廣泛征求專家意見。10月6日,鄧小平審閱趙紫陽9月25日關于該計劃給鄧小平并胡耀邦、李先念、陳云的報告和有關文件,作出批示:“我建議,可以這樣定下來,并立即組織實施(如有缺點或不足,在實施中可以修改和補充)。耀邦、先念、陳云同志審核后,提政治局討論、批準。”
鄧小平對此問題的批復如此迅速和果斷,充分反映出了他對于發(fā)展中國高科技的緊迫感和堅決態(tài)度。10月18日,鄧小平在會見李政道和意大利學者齊基吉時透露了他的心情和想法,他說:“對于科學我是外行,但我是熱心科學的。中國要發(fā)展,離開科學不行。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比較落后!薄鞍l(fā)展高科技,我們還是要花點錢,該花的就要花。”“在高科技方面,我們要開步走,不然就趕不上,越到后來越趕不上,而且要花更多的錢,所以從現在起就要開始搞!
在鄧小平的支持和推動下,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綱要》。計劃綱要確定從世界高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我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fā),選擇15個主題項目,分別屬于7個領域,包括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先進防御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的一些領域,以此作為突破重點,在幾個重要的高技術領域跟蹤世界水平。至此,一個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戰(zhàn)略性高科技發(fā)展計劃正式公諸于世。這樣重大的一個計劃,從提出建議到最后決定,只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既認真又迅速,這同鄧小平的支持和推動是分不開的。
“863”計劃實施后,上萬名科學家協(xié)同攻關,我國的高技術研究開發(fā)取得了重要進展,今天我國在生物、航天、信息、自動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技術領域可以與世界技術前沿直接對話,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自主發(fā)展高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
1988年8月,與“863”計劃相銜接的“火炬”計劃,即《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計劃》開始實施,其目的是促進高新技術研究成果的商品化,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1991年4月,時刻關心著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的鄧小平為“863”計劃工作會議題詞:“發(fā)展高科技,實現產業(yè)化!睘槲覈呖萍及l(fā)展指明了方向。這個題詞的經過是這樣的。1991年初,有關方面曾向鄧小平的女兒鄧楠提出,希望鄧小平為“863計劃”、“火炬計劃”題詞,以鼓勵高技術研究與產業(yè)化。但經請示以后,鄧小平說自己已經不在第一線工作,不作題詞”。1991年三四月份,為了宣傳國家高新區(qū)的發(fā)展,有關部門與中央電視臺共同制作了五集電視文獻片《火炬計劃巡禮》,每天晚間在新聞聯(lián)播中播放一集,大約5分鐘,聯(lián)系播放5天。鄧小平看了新聞聯(lián)播中的這個節(jié)目,很感興趣,就要鄧楠對“火炬計劃”作了介紹。聽后,鄧小平說這個計劃很好,我愿意為這個計劃題詞。聞訊此事,大家感到非常振奮,非常高興,認為鄧小平不可能為“863計劃”和“火炬計劃”分別題詞,于是決定把這兩個計劃合在一起,提了一些建議,送交到鄧小平那里。鄧小平看后寫了“發(fā)展高科技,實現產業(yè)化”的題詞。題詞時,鄧楠還在現場拍了一張十分珍貴的照片,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鄧小平正在題詞的照片。這個題詞是在4月下旬題寫的,當時“863計劃”5周年紀念會議在皇苑飯店召開,國家高新區(qū)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參加這兩個會議的代表們,親眼看到了鄧小平的光輝題詞,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從“863”計劃提出至今,中國的高新技術事業(yè)已走過了20多個年頭。在鄧小平的關懷和具體領導下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我國高技術產業(yè),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推動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21世紀我國的高科技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知識,培養(yǎng)了人才。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來源:《湘潮》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