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歷史轉折時期的陳云與李先念
曹守亮
陳云與李先念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當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們在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完成國民經濟的調整,以及確定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在政治形勢變幻莫測的“文革”時期,還是在國民經濟調整時期,抑或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陳云與李先念都延續(xù)了兩人近40年友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推動共和國完成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轉折。
李先念積極促成陳云復出工作
1976年9—10月間,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醞釀粉碎“四人幫”問題并派人多次找陳云籌劃。9月30日,李先念、華國鋒、吳德商量解決“四人幫”問題的方式和時間,李先念表示完全贊成華國鋒的意見。10月16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向全國公布粉碎“四人幫”消息的第三天,李先念就給陳云打電話,征求他對當前工作的意見。18日,陳云致信李先念,全面講了他的想法。他說:“政治局對‘四人幫’采取斷然措施,處理穩(wěn)妥,進展順利,我認為很好很好。”他在信中提出了對當前工作的六條意見和一些注意事項。李先念認為這些意見切中要害,都是關系全國政治局勢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見解。因此,他不止一次向華國鋒建議,讓陳云早日進政治局,參加中央領導工作。
聯(lián)手促成國民經濟調整逐步到位
1973年1月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利用西方處于經濟危機、引進設備對我有利的時機,在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8月25日,李先念將國家計委的請示報告批送給華國鋒、陳云、鄧小平等人。陳云看了這份報告和李先念的批示,表示同意。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的全部過程,從出國考察、談判、簽訂合同到國內立項審批、制定方案、籌集資金,再到國內籌建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李先念策劃組織的,而陳云在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要進程上的提醒和支持也是使這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這對于“四三方案”成功實施和國民經濟整頓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革”結束后,各行各業(yè)普遍存在加快建設速度、把“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和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的強烈愿望。1977年4月19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抓綱治國推動國民經濟新躍進》,重提“躍進”口號,趕超“三個水平”,形成了新的“躍進”局面。陳云認為,只看到別的國家發(fā)展快,沒有看到本國的情況,這是缺點。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債,靠不住。9月9日,李先念在務虛會上發(fā)言的基調和陳云的想法接近,重點是要加強綜合平衡。這反映出李先念已經認識到經濟建設不僅是發(fā)展速度的問題,而且還是發(fā)展平衡的問題。國民經濟的降溫、調整問題很急迫地擺在了中央領導的面前。
1978年11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在討論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總結發(fā)言時,很多人贊成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大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陳云在發(fā)言中提醒大家:“引進項目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擁而上;對生產和基本建設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1979年1月1日,陳云在李先念的相關信件上批示:“國務院通知中‘一九七九年有些物資還有缺口’。我認為不要留缺口,寧可降低標準。寧可減建某些項目!边@提醒了李先念。根據(jù)這些精神,國務院開始對國民經濟計劃進行修改,從而使兩年來的急躁冒進傾向得到糾正。
1979年3月14日,陳云同李先念聯(lián)名致信中共中央,對當前和今后的財經工作提出六點意見。這些意見在當時起到了廓清迷霧的作用,而且啟發(fā)李先念更加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比例問題、平衡問題。1979年4月5日,李先念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將國民經濟調整比例關系的原則措施闡發(fā)為十二條就可以看做是對陳云綜合平衡思想的具體發(fā)展。
1980年4月19日,陳云同前來探望的李先念談話,交換了對長期計劃制訂的意見,形成了一些經濟調整思想。經過調整,工業(yè)生產和農業(yè)生產找到了平衡點,均出現(xiàn)了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在李先念看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往往在片面追求高速度上出現(xiàn)了偏差,這是應該吸取的教訓,因此,在這次國民經濟發(fā)展速度的調整上,對陳云的觀點深以為然,遂堅決支持陳云的調整計劃。
積極促成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交接
改革開放初期,各項工作日新月異,培養(yǎng)和選拔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問題日漸凸顯。1979年3月,陳云在主持國務院財經委第一次會議時強調,要找?guī)讉四五十歲的干部到財經委當“后排議員”,參與討論問題和決定大政方針。陳云關于選拔黨和國家接班人的思想,得到李先念的支持,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985年9月16日,陳云與李先念、鄧小平等共同主持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全會討論確定了關于進一步實現(xiàn)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的原則,高度評價了葉劍英、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等一批老同志,從黨和人民利益出發(fā)積極促進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動。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鄧小平、李先念、陳云退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989年6月召開的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92年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支持中央領導集體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國當代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中國經濟面貌、社會結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陳云與李先念兩人的默契合作,不僅在促使歷次重要的政治變革、政治運動向著積極方向發(fā)展,而且在國民經濟調整、對外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與鄧小平一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在中國當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理論研究室)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