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在紅軍中倡導“文明新戲”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4-07-29   
分享到 :

“文明新戲”在紅色戲劇史上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羅榮桓在紅軍中倡導“文明新戲”

何立波

 1933年春節(jié),紅軍第一軍團戰(zhàn)士劇社在黎川三都鎮(zhèn)上演《廬山之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據(jù)可查的“紅色戲劇”,其演員有聶榮臻、林彪、羅榮桓等,導演羅瑞卿。

 在羅榮桓的軍隊政工生涯中,曾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文藝經(jīng)歷。作為我軍一代政工巨匠,羅榮桓在部隊文化工作方面有卓越貢獻。他把“文明戲”(文明戲起源于上世紀30年代,為中國早期話劇,演出時無正式劇本,可即興發(fā)揮)觀念引入紅四軍,直接指導劇本創(chuàng)作,親自登臺演出,推動了以活報劇、話劇為主要題材的紅四軍和紅一軍團文明戲運動的迅速發(fā)展,成為紅色戲劇運動的先驅(qū)。

 我軍自成立之日起就有了文藝工作,古田會議以后的紅軍文藝活動,成為部隊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紅軍文藝宣傳工作者運用紅色歌謠、話劇、活報劇、舞蹈、漫畫等多種形式,向蘇區(qū)廣大軍民進行宣傳鼓動工作。中央蘇區(qū)的紅色戲劇運動是先從紅四軍開始的,這和時任紅四軍政委的羅榮桓有著密切的關系。19306月,紅一軍團成立,朱德任軍團長,毛澤東任軍團政治委員,羅榮桓代理紅四軍政委(19308月正式任紅四軍政委,19323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

  羅榮桓和戲劇有著不解之緣。19247月,羅榮桓考入青島大學。在校期間,他在學生會分管講演、演劇組,參加了學校話劇團。1925年“五卅”運動后,羅榮桓組織演出了《茶花女》。19266月,羅榮桓離開青島,輾轉(zhuǎn)到達廣州,后被派到鄂南領導農(nóng)民運動,組織秋收暴動。1927年,羅榮桓率領起義的農(nóng)民武裝歷經(jīng)艱辛,到達了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19281月,工農(nóng)革命軍攻占遂川,時任紅四軍九連黨代表的羅榮桓將連隊分成小組,打著寫有“宣傳隊”字樣的紅布旗幟來到草林圩進行宣傳。羅榮桓以紅四軍軍直機關的文藝愛好者為主,又選調(diào)了連隊的一些宣傳員,組成紅四軍宣傳隊。肖華、梁必業(yè)、童小鵬等當時都是主要演員。19284月,紅四軍宣傳隊正式納入紅軍編制。

 針對當時蘇區(qū)流行湖南花鼓戲,題材偏重于男女愛情的情況,羅榮桓引導宣傳隊要圍繞紅軍的政治任務開展編演文明戲。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志們,演戲不能只圖大家哈哈大笑呀!我們紅軍是執(zhí)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文化娛樂工作也要圍繞紅軍的政治任務開展。我們不是有句口號叫做打倒封建主義嗎?響鼓不用重錘敲,你們都是有才能的,能不能編演文明戲呢?”紅四軍俱樂部主任潘振武以土豪劣紳楊子君抓他父親坐監(jiān)牢、勒索光洋一百塊為題材,寫出土豪劣紳欺壓農(nóng)民的劇本。經(jīng)過大家討論修改定稿后,立即物色演員。16歲的肖華扮演農(nóng)民的妻子,秘書處秘書童小鵬扮演豪紳家的丫環(huán),羅榮桓的通訊員梁必業(yè)扮演受害農(nóng)民,體態(tài)較胖的潘振武扮演豪紳。

  1928年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以后,宣傳隊排演了《毛澤東空山計》,描寫了敵人進剿和我方機動殲敵的情景,受到戰(zhàn)士們的熱烈歡迎。在193011月開始的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中,紅四軍宣傳隊按照羅榮桓的指示,排演了《活捉敵師長》、《空室清野》等活報劇,生動地宣傳了紅軍反“圍剿”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12月,宣傳隊在反“圍剿”動員大會上演出了這兩出活報劇,盛況空前。193110月,第三次反“圍剿”結(jié)束后不久,紅四軍挺進石城。羅榮桓指示宣傳隊編排一出反映打土豪分田地的戲。肖華扮演長工的妻子,童小鵬演丫環(huán),劉鵬演地主,潘振武演長工。彩排時,宣傳隊請羅榮桓審查。羅榮桓建議大家在劇情中加入紅軍發(fā)動群眾打土豪為百姓謀福利的內(nèi)容,“這樣,老百姓就不會再跑了。只有群眾發(fā)動起來了,建立工農(nóng)政權,我們在這個地區(qū)才能真正扎下根來!绷_榮桓的話讓大家頓開茅塞,提高了理論水平。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專門的編劇,臺詞都是演員現(xiàn)編的。沒有女演員,身材瘦小的肖華、童小鵬等人男扮女裝。演出時,順山坡架起幾根竹竿,用幾塊門板拼起來掛上幕布,就是一個簡易舞臺。向老鄉(xiāng)借來捉泥鰍用的鐵罩子,把松明放進去點起火,就是“燈光”。扮演紅軍、農(nóng)民和土豪所用的服裝都是現(xiàn)成的。演軍閥、帝國主義者時,要自制眼鏡,就用細竹篾子綁一副眼鏡架,染黑后糊上一層玻璃紙。糊一頂高帽子,在帽子上畫上不同的標志。演員戴上高帽子和眼鏡,手里再拿一根文明棍,就成為“軍閥”或“帝國主義者”了。這種尚顯得粗糙、稚嫩的話劇還談不上多高的藝術性,可在當時卻深受部隊和群眾的歡迎。

 19321230,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等編演了四幕話劇《廬山之雪》,反映的是紅軍打進了南昌,即將殺上廬山去,活捉蔣介石的故事。紅一軍團保衛(wèi)局長羅瑞卿擔任總導演并扮演反面主角蔣介石,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扮演紅軍司令員,軍團政委聶榮臻扮演紅軍政委,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扮演紅軍政治部主任,宋美齡由童小鵬扮演。該羅榮桓出場時,他正患瘧疾,坐在后臺火盆邊烤火。林彪在臺上等不到羅榮桓,便下命令:“通信員,去把羅主任請來!”羅榮桓就這樣被推上了舞臺。兵演兵、將演將,紅軍將領登臺演出,引起了紅軍官兵的極大興趣。四幕話劇《廬山之雪》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紅色戲劇,在紅色戲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33年春,羅榮桓委托羅瑞卿在紅一軍團保衛(wèi)局內(nèi)開辦文化娛樂訓練班,培訓部隊文藝骨干。19334月,以紅四軍宣傳隊為基礎,吸收文化娛樂訓練班學員,正式創(chuàng)建了紅一軍團戰(zhàn)士劇社,成為當時紅軍中最早的業(yè)余文藝團體。19334月中旬,羅榮桓調(diào)離紅一軍團,擔任江西軍區(qū)政治部主任。

 “文明新戲”運動得到了蘇區(qū)黨政軍民的熱烈支持,方志敏、彭湃、聶榮臻、羅榮桓、林彪、羅瑞卿、鄧發(fā)、蕭勁光、何長工、肖華等人都曾參加過紅色戲劇的演出活動,這在中外戲劇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艱苦卓絕的紅軍時期,羅榮桓等倡導的紅軍文明戲從無到有,發(fā)展到朝氣蓬勃的紅色戲劇,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軍隊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作者為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20147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