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話風文風
近讀《閻明復回憶錄》,看到一個細節(jié),說他初到中央辦公廳翻譯組工作時,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把自己在工作中多年積累匯編的毛澤東常用詞語、詞組和成語,一共三大本,送給翻譯組的人先熟悉,以便在毛澤東會見外賓做翻譯時有所準備;貞涗浿袑懙剑骸皡R編中的‘跌跤子’、‘摸著石頭過河’、‘一窮二白’、‘小局服從大局’、‘一個指頭與十個指頭的關(guān)系’等等,我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更是心靈的窗戶和思想的載體。一個人的語言風格及其傳達力度,反映著其內(nèi)在世界所達到的境界,牽連出對事物的洞見程度。毛澤東表達內(nèi)心世界的方式很有個性,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頗為獨到,對語言詞匯的選擇異常敏感,說話著文擁有特殊的感染力。說他是語言大師,當不為過。半個多世紀以后,閻明復還對毛澤東的常用詞語記憶猶新,即為此理。相信和他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shù)。
毛澤東風云一生,立志改變,事實上確實改變了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雌饋聿皇悄敲崔Z轟烈烈的話風文風,卻是他用力甚多的一個領(lǐng)域。他年輕時學師范,想改革教育,認為“非將國語教科書編成,沒有辦法”。為此,他四處搜集“文字學、語言學”資料做研究。此番用功心跡,在他1919年9月和1920年6月兩次寫給語言學家黎錦熙的信中,做過比較透底的宣示。他還曾列出了當時社會應該研究的諸多問題,其中兩項就是“國語問題(白話文問題)”和“國語教科書的編纂問題”。這樣的興趣和積累,涵養(yǎng)出毛澤東敏銳的語感,對他后來成為語言大師,不是可有可無的準備。
在后來風云縱橫的革命家、政治家生涯中,毛澤東很喜歡講得深透而又通俗明白,給人耳目一新的話風文風。對枯燥生澀、人云亦云、溫吞俗套、言不及義的表達,一向深惡痛絕,斥之為“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屬于“藏垢納污的東西”。還極而言之地說,這樣的語言表達“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經(jīng)過整頓,黨內(nèi)的話風文風在延安時期大為轉(zhuǎn)變,到新中國成立前后,蔚然而成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的景觀。至今還活躍在文壇的王蒙,那時是一個中學生,在其自傳里,說他當時分別聽了國民黨方面的北平市社會局局長溫某某和共產(chǎn)黨人李新的講話,前者“官聲官氣,拿腔做調(diào),公鴨嗓,瞎跩文卻是文理不通”,后者“共產(chǎn)黨人的邏輯、正義、為民立言、全新理想、充滿希望、信心百倍、侃侃而談”。于是得出一個結(jié)論:一種舊的政治勢力首先從語文的衰落與破產(chǎn)開始了走下坡路的過程,同樣,一種新的政治勢力的興起也是從語文上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力量。“一看語言文字,就知道誰戰(zhàn)勝誰了。”這個體會,值得思考。至少說明,當時的進步力量擁有著多么強烈的話語魅力。
。ㄕ2015年第6期《黨的文獻》,原標題為《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