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性認識
核心觀點: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文化工作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正本清源、守正創(chuàng)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上達到了新高度,形成并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在正本清源中舉旗定向
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我們在文化工作方面面臨復雜的形勢。一方面,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振奮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另一方面,那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xiàn),網絡輿論亂象叢生,一些領導干部政治立場模糊、缺乏斗爭精神,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huán)境。如何在問題中破局?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抓好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要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個講話提出了許多具有正本清源意義的重要論斷,起到了舉旗定向之效。
這一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路徑方向。
一是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鄭重提出“文化自信”,并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一起形成了“四個自信”。
二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明確各個重要領域的守土之責;ヂ(lián)網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陣地主戰(zhàn)場,要加強互聯(lián)網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求加快構建體現(xiàn)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chuàng)性和時代性、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黨校和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陣地,要堅持黨校姓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
三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引領作用,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抓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
四是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中共中央出臺《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創(chuàng)作導向、文藝靈魂、創(chuàng)作精品、隊伍建設以及黨的領導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呈現(xiàn)嶄新圖景。
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全面推進
黨的十九大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會議明確提出并確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定位,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如何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繼續(xù)前進?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九個堅持”:即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會上還提出了宣傳文化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些重要論述深刻總結了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工作在實踐和理論上的規(guī)律性成果,體現(xiàn)了黨在宣傳思想工作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
這一時期,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基軸,文化工作全面發(fā)力、整體推進。
一是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優(yōu)勢,即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yōu)勢;擘畫了堅持和完善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即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文化創(chuàng)作生產體制機制。
二是擘畫藍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并對如何實現(xiàn)主要目標作出具體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堅持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的辯證統(tǒng)一、有機銜接,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可行方案。
三是“兩個結合”。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此后,“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在系統(tǒng)謀劃中科學總結
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工作是其中戰(zhàn)略性的重要工作,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新時代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文化工作上進行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致力于理論的系統(tǒng)化、學理化。
在2023年6月召開的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內涵,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fā)展。
2023年10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此次會議的重要指示中,指明了新的文化使命,指出了文化工作的原則,構繪了“七個著力”文化工作方略。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fā)展。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來源:北京日報 | 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