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征路 里里興國魂
圖為江西省興國縣黨員干部在烈士陵園廣場舉行祭奠活動。 張春風(fēng) 攝
圖為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英名長廊,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23179個烈士名字。 饒蓓 攝
萬里長征路,里里興國魂。在江西省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有一座鐫刻著烈士名字的英名長廊,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一段老區(qū)軍民為革命、為長征英勇犧牲的壯烈故事。蘇區(qū)時期,興國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zhàn)9.3萬人,犧牲在長征路上12038人,幾乎每1公里就倒下了一名興國籍戰(zhàn)士。
鐵血忠魂映湘江
在廣西灌陽縣有一座“模范興國紀念亭”,亭頂?shù)脑煨涂崴苾身敿t軍帽,紀念著長眠于此的興國兒女。每年清明節(jié),興國人民、烈士后代都跨越千里來到這里寄托哀思。
1933年6月,根據(jù)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三軍團由第四、第五、第六師編成,其中第六師是由中央蘇區(qū)“興國模范師”這支地方武裝組建而成。第六師下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團,除少數(shù)干部外,指戰(zhàn)員清一色是興國人。
1934年11月下旬,湘江戰(zhàn)役爆發(fā)。11月28日開始,紅三軍團在湘江東岸與敵血戰(zhàn)3天,勝利完成中央縱隊右翼掩護任務(wù)。11月30日,中央縱隊渡過湘江,江東只留下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和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接應(yīng)紅八軍團,他們陷入了國民黨中央軍、湘軍、桂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紅六師第十八團在陳家背、全州古嶺頭的火燒嶺一帶被敵人分割包圍,戰(zhàn)至彈盡糧絕。
在這場戰(zhàn)役中,紅六師第十八團的1800余名官兵幾乎全部犧牲,參戰(zhàn)的紅一、紅五、紅八、紅九軍團也傷亡過半,7209名興國戰(zhàn)士倒在了這片土地上。畢雄飛就是犧牲的烈士之一。
從小聰穎好學(xué)的畢雄飛出生于興國縣崇賢鄉(xiāng),1927年秘密加入共產(chǎn)黨,多次配合紅軍行動,支援紅軍作戰(zhàn),先后擔(dān)任中共高興區(qū)委書記、少共興國縣委組織部部長、紅七縱隊政治委員等重要職務(wù)。
1934年,因腿部中彈,畢雄飛在紅軍總醫(yī)院養(yǎng)傷,得知主力紅軍將戰(zhàn)略轉(zhuǎn)移遠征后,大病初愈的他拖著虛弱的身體,跟隨中央紅軍長征。11月,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zhàn)役中,畢雄飛擔(dān)任營特派員,率領(lǐng)部隊掩護中央縱隊轉(zhuǎn)移,與敵軍展開激戰(zhàn),英勇犧牲,年僅25歲。
硝煙散盡,忠魂長眠。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畢雄飛和無數(shù)戰(zhàn)友們用熱血和生命為長征鋪就了勝利前進的通途。
“舍死忘生何所懼”“興國男兒豪氣壯”“湘江一役撥云日,遵義會議放光芒”……模范興國紀念亭的碑文無聲地訴說這段戰(zhàn)火紛飛的歷史。
無名英雄鋪就勝利之路
興國兒女在長征路上表現(xiàn)出色,突破烏江天險的22勇士之一楊上堃,英雄工兵連長黃朝天,傳送密電、保衛(wèi)黨中央的呂黎平……他們在危急關(guān)頭為黨為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而興國的無名英雄更是不計其數(shù),他們?yōu)榱搜谧o戰(zhàn)友、為了保護密電,犧牲在草地中、雪山上、渡河邊,長眠于異地他鄉(xiāng),成為了長征勝利的鋪路石。
“小謝,興國人,紅四團通信排排長,犧牲于回師遵義路上?!笔妨仙隙潭潭畮讉€字記載了小謝的一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上將對小謝有著特殊的感情,在將軍的回憶中,小謝16歲參加紅軍時,個子還沒有槍高,本來安排他在機關(guān)當勤務(wù)員,他卻偏要上前線,就把他留在了團里的通信排,經(jīng)過兩年的磨煉,成了一個稱職的通信排長。在長征路上,小謝執(zhí)行任務(wù)堅決、工作積極肯干,還是個非常惹人喜歡的“機靈鬼”,除了負責(zé)完成架線、通信本職工作外,還兼任鼓動、宣傳工作,把通信排搞得朝氣蓬勃,團結(jié)得像一個人。
“這個能文能武的通信排長,真是討人喜歡哩!”
1935年1月,紅軍向貴州、四川邊界的赤水河前進。行至十幾里時,空中傳來“嗡嗡”的飛機聲。
“我和小謝并排走著,‘飛機!臥倒!’我聽見小謝突然高喊一聲,用力把我推到一個兩米深的土坎下,等我從土坎上站起來,就聽了幾個小鬼邊哭邊喊,我就知道出事了。”楊成武將軍回憶此情此景悲痛萬分,“小謝犧牲時20歲還不到,多么好的一個年輕同志??!”
這次的敵機轟炸,通信排傷亡16人,但沒有轟散戰(zhàn)士們的斗志。
“血債要用血來還!同志們,前進!追擊敵人、消滅敵人!”戰(zhàn)士們齊聲喊著,隊伍像鐵的洪流滾滾朝南,向著婁山關(guān),向著遵義方向奔騰著,前進著。
長征途中,還倒下了小劉、小李、小張……他們大都只有20歲左右,帶著親人的殷殷囑托走上了長征路,親人們卻再也沒有把他們盼回來。
英雄或無名,人民永銘記。在興國縣烈士陵園,掩埋著無名烈士的衣冠,他們的墓碑上沒有名字,沒有出生年月,但這里的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烈士墓,都承載著一段英雄的歷史,都閃耀著信仰的光芒,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革命理想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展廳內(nèi)懸掛著一幅水粉畫。畫上畫著一名紅軍戰(zhàn)士身陷沼澤,右手托舉挎包,高呼“請把我的挎包交給組織”。畫中的主人公是劉昌恩,是一名犧牲在草地的衛(wèi)生兵。
劉昌恩是興國縣古龍崗鎮(zhèn)人,1933年參加興國模范師,1934年10月紅軍長征時,調(diào)到紅一軍團第二師當衛(wèi)生兵。他在年少時懂得一些草醫(yī)草藥技術(shù),用民間藥方救治了不少患瘧疾、痢疾、疥瘡、下肢潰爛的戰(zhàn)友,上級表揚他是“模范衛(wèi)生兵”,戰(zhàn)友們稱他是“保護神”。
1935年8月,劉昌恩隨部隊進入松潘草地。過草地,一直是長征中最艱苦也最神秘的一段,“行難”“食難”“御寒難”“宿營難”是紅軍過草地“四難”。
草地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樹木,人煙荒蕪、沒有村寨,茫茫無限、分不清東南西北,草甸覆蓋在沼澤之上,危機四伏。
走了5天5夜,依然看不到草地盡頭,很多戰(zhàn)士掉隊了,劉昌恩一行人也迷路了,戰(zhàn)士們的雙腳長時間在黑水里浸泡,被草尖劃破的傷口,沾上黑泥漿后開始發(fā)炎,大家只能一瘸一拐地前進。連長李遠沛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他提出自己在前面帶路,其余人緊隨其后。誰當開路先鋒,就意味著把危險留給自己,生的希望讓給別人。連長關(guān)系到全連人的行動,不能出事,劉昌恩自告奮勇:“連長,我走前面探路,我個子矮小,重量輕,不容易出事?!?/p>
連長答應(yīng)后,劉昌恩踩著草墩一步一步的探索前進,不停地給大家報告情況,途中遇到幾次險情,劉昌恩都及時止步,繞彎而過。在行進過程中,劉昌恩陷入了沼澤,他大聲呼喊著“不要過來,不要過來,這里泥深,趕緊改道”??吹綉?zhàn)友們要過來救他,劉昌恩著急地擺手拒絕,“不要管我、不要過來”,他高舉起右手,把身上的挎包用力甩出去,“請把我的挎包交給組織。”戰(zhàn)友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腐草、污泥泛起的泡沫把他吞沒了。
劉昌恩的挎包補丁疊著補丁,唯有一顆五角星在中間顯得格外醒目,挎包里面有些許銅錢、幾服草藥,還有一份他沒來得及上交的入黨申請書。在入黨申請書的最后一行,赫然寫道:“愿為工農(nóng)勞苦大眾解放事業(yè)奉獻生命,愿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
在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紅軍戰(zhàn)士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靠著不怕死、不怕苦的革命精神,戰(zhàn)勝了自然界的困難,走出了草地、走向了勝利。
蕭華上將后來在《長征組歌》中寫道:“風(fēng)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前有阻敵,后有追兵,環(huán)境險惡,糧食短缺,長征之路布滿了荊棘和艱辛。90年前,3萬余名興國兒女帶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踏上了漫漫征途,他們絕大多數(shù)再也沒有回來,萬水千山掩埋著興國戰(zhàn)士的忠骨,他們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長征精神,也成為我們奮進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fù)興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來源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4年11月15日第6版